第二代 “无冕” 兜兜转转重回江城 和恩师切磋一盘后就摆酒学艺 作为武汉台球界公认的无冕,王崇刚在坊间享有很高的威望。 王崇刚次接触台球年仅13岁,“当时我的亲戚开了一个露天的台球房,那个时候的球台和器械都很简陋。球台是三夹板做的,台布就是随便找的一条毛毯,球杆长短不一,连球都是木头做的,有的甚至还不圆。”提起那段时光,王崇刚咧嘴笑了起来。“当时打的是三底两腰的规则,玩了一段时间以后,我就在那一片找不到对手了。” 3年后,已经在武汉市台球界小有名气的王崇刚,在别人的引荐下,见到了听闻已久的王春柏。“那个时候好紧张,以前老是听别人说起王师傅的名字,如雷贯耳,感觉就像是现在体育界或圈的偶像一样。”在和王春柏老先生切磋过一盘之后,王崇刚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艺。“在那之前,我们只懂得如何提高一杆球的精度,对于复杂的走位、攻防意识以及对母球的旋转控制,完全没有概念。和王师傅打了一盘以后,发现自己完全是井底之蛙,于是就摆了一桌酒,正式拜王师傅学艺了。” 由于本身天赋过人,再加上得到了名师指点,王崇刚的球技进步得很快。在1990年至1992年,他多次代表武汉参加全国大赛,并一度获得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。“那个时候,武汉的台球氛围很浓厚,高手辈出,整体水平可以在全国排到前三位。可惜到了1998年以后,因为各种原因,武汉的台球开始走入低谷。很多的人才都被迫到外地发展,像当年的全国高峰,就一直留在深圳。” 王崇刚也在深圳呆过一段时间,并于2000年重回武汉。因为大环境的不景气,他也曾有过放弃台球的念头,但在经历了4年的空白期之后,王崇刚又回到了台球圈。“没办法,就是舍不得,可能这辈子都要和斯诺克绑在一起了。” 现在,王崇刚在武汉库博桌球会担任经理和教练,这位年过四十的无冕,将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培养新人上面。 “王崇刚的球感非常好,也非常勤奋。只可惜他的起步还是晚了一些,加上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,要是晚生十几年,说不定比丁俊晖还要强。” ——王春柏
第三代 整体陷低谷 与上海、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,武汉目前相对落后一些。 自王崇刚、高峰之后,武汉的台球发展陷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谷。虽然也涌现出了例如沈烜、黄浩、程斌、阿南、张蠡、朱江、王鹏、朱涛、潘遥遥等民间高手,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江城第三代台球选手已经不再属于职业球员的范畴,武汉职业台球选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。 在武汉的第三代台球选手中,有一部分人依靠经营球房来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,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其他职业,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中的精英。与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台球发达地区相比,武汉目前的台球整体水平相对落后。不仅没有能在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手,而且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。 当然了,我们必须感谢第三代台球选手,正是有他们的热情和执着,才能让武汉地区的台球运动又重新看到了复苏的希望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